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原因及杀菌方案
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表示,微生物污染问题在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样品中占比较高,而桶装水当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问题相对严重。近期,广东省、山东省相继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,共有16批次饮用水上黑榜,其中13批次因铜绿假单胞菌项目不合格。抽检日期 | 抽检省份 | 饮用水不合格批次 | 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批次 |
2018.9.27 | 广东 | 13 | 10 |
2018.9.30 | 山东 | 8 | 3 |
铜绿假单胞菌原又名绿脓杆菌,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,广泛分布在水、土壤、食品以及医院等潮湿环境中。该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,对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较大健康风险,容易引起急性肠道炎、脑膜炎、败血症和皮肤炎症等疾病。若桶装水杀菌不彻底,铜绿假单胞菌可生长繁殖,可能会引起味道、气味和浊度的改变。
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原因是什么?
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原因可能是:一是原料水体受到感染;二是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,杀菌不彻底,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饮用水或容器内壁接触;三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。
铜绿假单胞菌的限量要求
2015年5月24日实施的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》(GB19298-2014)(以下简称“新修订包装饮用水标准”),适用于除饮用天然矿泉水之外的所有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。新修订包装饮用水标准是在《瓶(桶)装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19298-2003)及《瓶(桶)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》(GB17324-2003)的基础上整合修订而成。新修订包装饮用水标准与GB19298-2003、GB17324-2003相比,显著变化之一就是修改了微生物限量:保留了大肠菌群指标,新增了铜绿假单胞菌指标,不再保留菌落总数、霉菌和酵母计数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指标。新修订包装饮用水标准规定铜绿假单胞菌限量为n:5,c:0,m:0(CFU/250ml),即在被检的5份样品中,不允许任一件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。
处理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存在的问题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过滤除菌 过滤不全 黏附繁殖 |
臭氧杀菌 产生耐药性 异味·毒副产物 |
传统紫外杀菌 光复活·暗修复 杀菌不彻底 |
包装饮用水(桶装水、瓶装水、矿泉水、山泉水等)铜绿假单胞菌的克星——冬翼中压紫外线杀菌器!采用日本东芝原装进口中压紫外线灯管,配合科学剂量设计,安全高效灭菌,让企业安心无忧.立即咨询,冬翼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.点击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杀菌方案,查看详细方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