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外线杀菌器的作用有哪些?
紫外线杀菌器就是经过紫外线的映照,毁坏及改动微生物的DNA(脱氧核糖核酸)构造,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衍后代,到达杀菌的目的。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5~300nm,其中波长在260nm左右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,紫外灯是人工制造的低压水银灯,能辐射出波长主要为253.7nm的紫外线,杀菌才能强而且稳定。
紫外光杀菌作用是由于它能够被蛋白质(波长为280nm)和核酸(波长为260nm)吸收,形成这些分子的变性失活。例如,核酸中的胸腺嘧啶吸收紫外光后,能够构成二聚体,招致DNA合成和转录过程中遗传密码阅读错误,惹起致死突变。
紫外光穿透才能很差,不能穿过玻璃、衣物、纸张或大多数其它物体,但可以穿透空气,因此能够用作物体外表或室内空气的杀菌处置,在微生物学研讨及消费理论中应用较广。紫外灯的功率越大效能越高。紫外线的灭菌作用随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,剂量是映照强度与映照时间的乘积。假如紫外灯的功率和映照间隔不变,能够用映照的时间表示相对剂量。紫外线对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致死剂量。依据映照定律,照度与光源光强成正比而与间隔的平方成反比。
紫外线是物质运转的一种特殊方式,是一粒粒不衔接的粒子流。每一粒波长253.7nm的紫外线光子具有4.9eV的能量。当紫外线映照到微生物时,便发作能量的传送和积聚,积聚结果形成微生物的灭活,从而到达消毒的目的。当细菌、病毒吸收超越3600~65000uW/c㎡剂量时,对细菌、病毒的去氧核醣核酸(DNA)及核醣核酸(RNA)具有强大毁坏力,能使细菌、病毒丧失生存力及繁衍力进而消灭细菌、病毒,到达消毒灭菌效果。紫外线一方面可使核酸突变、障碍其复制、转录封锁及蛋白质的合成;另一方面,产生自在基可惹起光电离,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。
在固定光源状况下,被照物体越远,效果越差,因而,应依据被照面积、间隔等要素装置紫外线灯。由于紫外线穿透力弱,一薄层普通玻璃或水,均能滤除大量的紫外线。因而,紫外线只适用于外表灭菌和空气灭菌。在普通实验室、接种室、接种箱、手术室和药厂包装室等,均可应用紫外灯杀菌。以普通小型接种室为例,其面积若按10m2计算,在工作台下方距空中2m处悬挂1~2只30W紫外灯,每次开灯映照30min,就能使室内空气灭菌,映照前,适量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等消毒剂,可增强灭菌效果。
